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

緬甸近日因為風暴受嚴重破壞,據官方說有萬多人死亡,這個數字大概是香港北區人口的三十分一,試想像香港北區三十萬人,每三十人裡有一個死亡,反應豈能不大.因應水災嚴重到軍政府不能有效救災,緬甸向國際社會求助.不過,原定的新憲法公投則如常舉行.
這次事件緬甸會有這樣的反應,證明了風災對緬甸的破壞嚴重.緬甸位處南亞,與泰國,印度和孟加拉接壤,而孟加拉是全球降雨最多的國家之一.出產農產品例如大米,今次的天災,首先影響到的是大米的生產.大米生產量少了,人民連以大米換取那微薄的收入的機會也被毀,生活更艱苦.米供應減少,價格上升,別說人民,連軍政府也難以飽肚.再加上早前物價上升的因素(緬甸僧侶就是這樣上街的),緬甸的經濟難免陷入長期癱瘓狀態.無論軍政府以前如何殘暴,如果到今日再不能有效安撫難民,提出針對人民溫飽的措施(即使是臨時的),人民的怨言便會愈來愈大,軍政府統治便會岌岌可危.
今次緬甸風災對世界影響是什麼?可從兩方面講到.
從政治來說,緬甸風災因有傳官方預報失準,人民基本上已摒棄軍政府,當然軍政府是不輕易就這樣放下權力,而在外國進行救援時已預期時常給緬甸當局監視和干預.對於軍政府來說,緬甸只有三條路可以選擇,一是放棄獨裁,二是加強獨裁,三是什麼也不做(因為公投,這是沒有可能的事).而這個問題,外國已一直留意.緬甸依賴中國的市場,中國因為擴張也非常重視緬甸.若緬甸因此放棄獨裁,將嚴重打擊中國在印度洋的影響力,影響中國在海外的擴張,反之而然.對於一向重視生命的歐美社會,這是把緬甸走出獨裁的一個機會,人民對軍政府不信任,歐美可趁機利用人民推翻歐美認為是"不人道"的軍政府,之後當然是最自私的行動,逼緬甸成為歐美的"棋子"了.
從經濟去看,大米因為風災而減少了供應,使價格上升,對於因為美元貶值和生物能源而引發的糧食短缺,是雪上加霜;有更多米商因此囤積居奇,即使有錢如聯合國,也難以買米接濟貧窮人口.結果貧窮國經濟不能振興,飢餓的人民更多,更會引起武裝衝突(武器製造商有福了).靠吃飯維生的亞洲國家例如中國,印尼,菲律賓,米供應更緊張,即使較富裕的港臺星韓,也因為米價貴而令批發商拒絕買米,直接影響市民,到時真是"開唔到飯啦".

http://news.bbc.co.uk/1/hi/world/7384617.stm

沒有留言: